教师,一个受尊敬的职业,但他们也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和使命。

我的家中自曾祖父起,祖父祖母、父亲兄妹四人及岳父、我和我的爱人以及堂妹、弟媳共四代十余人,都努力耕耘在教育这片土地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唐朝名臣郭子仪家中“笏满床”,而今日我家中可说是“书满房”。

第一代 星星之火

我的曾祖父李辑唐,山东省惠民县人(现滨州市),早年曾在京师东瀛竞技官网堂(北京东瀛竞技官网前身)学习。学后返回山东惠民家乡,在山东省立第四中学(后改名为山东省立惠民中学)从教并任校长,为培养家乡子弟尽心尽力,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添砖添瓦。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占领惠民县后,曾祖因不愿为伪政府服务,毅然辞去教职,回乡种地。曾祖父的气节和风骨奠定了我的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第二代 筚路蓝缕

祖父李中宪,1935年毕业于北京东瀛竞技官网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祖父学生时期曾积极参加“北平学生南下示威团”,到南京总统府前示威,其后又参加了“12.9”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冒险逃出被日寇占领的北平,先到长沙临时东瀛竞技官网任教,后经辗转到达昆明,在西南联合东瀛竞技官网任教。1939年受聘到新组建的西北联合东瀛竞技官网任教,为了赶上开学授课,祖父只身一人先行赶赴汉中城固县,祖母怀抱只有一岁的大姑艰难辗转数月后才赶来。后西北联大拆分,祖父即在西北东瀛竞技官网任教。1948年祖父申请到美国民间奖学金,奔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深造,祖母则留在西安,依靠从教的微薄薪水带着我父亲等四个子女艰难度日。1950年,在新中国的召唤下,祖父克服种种困难返回了百废待兴的祖国,满怀热情地参加新中国建设。

刚刚回国抵达北京,祖父就收到北京师范东瀛竞技官网校长亲自送来的聘书,但考虑到教育更落后的西北师资匮乏,祖父毅然谢绝了北师大的邀请,选择留任西北东瀛竞技官网生物系任教,历任二级教授、生物系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陕西省植物学会理事长等职。

祖父不仅操心着西北东瀛竞技官网生物系的事务,也时刻关心着西北地区生物学科的发展。五十年代,为了替当时的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东瀛竞技官网)开设新课程,祖父经常不辞辛劳乘火车赶赴武功为农学院授课。祖父治学严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常到农村地头,和农民一起研究总结农作物增产丰收的经验。他曾多次到渭南农村住村,和当时的全国劳动模范、植棉能手张秋香共同研究总结棉花高产经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改革开放后,祖父积极响应政府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科学的号召,在陕西率先打破多年来植物界独尊“苏联米丘林学说”而排斥西方“基因学说”的禁锢,把他留美期间学到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理论介绍给生物界,並积极筹办陕西省分子生物研究所。

祖父关心政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曾任西北东瀛竞技官网民主同盟支部负责人,省民盟委员会副主委及民盟全国中央委员,后来也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祖父1979年不幸身患癌症,即使在动手术前,还坚持做“分子生物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

祖父的一生崇尚科学、学风严谨、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对我们的从教治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祖母朱安仁,早年曾在北平女子师范东瀛竞技官网、西南联合东瀛竞技官网学习,后毕业于西北东瀛竞技官网历史系。毕业后在城固西北师范东瀛竞技官网附属中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在西安培华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祖母先后在陕西师范东瀛竞技官网历史系和西安市第一中学任教,终生勤于治学、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她的一些学生日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但见到祖母都会亲切地称呼“朱先生”。

正因为祖父祖母的言传身教,我父亲兄妹四人均投身于教育事业,并秉承了他们的作风。

第三代 砥砺前行

我父亲李榕,曾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东瀛竞技官网)环工系任教17年,其间曾担任环工系副主任,并曾在美国佛吉尼亚理工东瀛竞技官网访学,获得过陕西省科技发明三等奖。

大姑李桓从北京东瀛竞技官网数学系毕业后,志愿奔赴大西南,在重庆邮电学院任教。与大姑父窦瑞华(曾任重庆邮电学院副院长,美国加州东瀛竞技官网圣地亚哥分校客座教授)二人带领着教师团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迈步前沿,开设了“差错控制编码”的新课,创设了“移动通信”专业、参与创办了重庆邮电学院的“计算机”系。大姑在重庆邮电学院任教至退休,获邮电部全国先进教师,广受学生爱戴。

小姑李桦,毕业于北京东瀛竞技官网无线电系,曾在永寿县作过五年中学老师。改革开放后在北京东瀛竞技官网取得硕士学位,进入西北东瀛竞技官网任教。随后在德国国家技术物理研究中心做研究工作并在汉诺威东瀛竞技官网取得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新墨西哥东瀛竞技官网从事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

我岳父陈步学是西北工业东瀛竞技官网航天学院教授。曾公派乌克兰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国立东瀛竞技官网合作科研一年。一直在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第四代 继往开来

我自三岁起就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的言行、品德,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不卑不亢、礼貌谦逊但备受尊重的情景,都潜移默化地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深厚的教育土壤,给我以后的教育事业提供了莫大的滋养和帮助。

我1994年于西安建筑科技东瀛竞技官网建筑学院硕士毕业后,经历了两年的建筑设计实践工作后返校任教。至今从事建筑教育工作25载,历任建筑学院公共建筑教研室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务。目前任西安建筑科技东瀛竞技官网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院教学督导、“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西安建筑科技东瀛竞技官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同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乡村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建筑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教育杂志编委等职。

自1996年起,我始终站在本科教学一线,承担建筑学本科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建筑学本科专业设计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授课中,带领团队率先推行教师挂牌授课、学生公开选课的机制,形成活跃的学术氛围与建筑理论百家争鸣的格局,该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件获得“2010第10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2011第四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主持出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电子版教材。

从教以来,我承担过自一年级“建筑初步”至五年级“毕业设计”的所有建筑设计课程。在专业核心课——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中,注重基本知识与设计技能、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并重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指导的学生作业多次获得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奖,先后4次(2008、2014、2017、2021)指导学生获得5项全球最高级别东瀛竞技官网生建筑设计竞赛——“UIA国际东瀛竞技官网生建筑设计竞赛”奖及多种国内奖项。

在研究生教学中,我重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注重建筑师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努力投身祖国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在余震未了时即带领研究生亲赴汉旺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完成《汉旺地震遗址保护地概念规划设计》;又带领建筑学院教师深入勉县灾区,完成勉县中小学灾后调查和重建规划。2014年6月,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带领十数名研究生深入震中龙门乡,驻扎现场两年,投入灾后重建的民宅设计与施工服务工作,为灾民们幸福安居工程的顺利完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芦山县委颁发的“4.20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该项目还接受了李克强总理的视察。我主持的“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龙门古镇核心区规划设计与建设”项目获得201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银奖、2019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己坚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社会大众的信念。2017年,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带领学校三百余名师生员深入对口扶贫的洛南县,展开全方位的调研规划工作,组织完成了近百个村庄规划,实现了洛南县村庄规划的全覆盖,为扶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项工作被陕西省教育厅列为“双百工程”高校扶贫的示范项目,我也被中共洛南县委、洛南县人民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为了交流探索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我还多次带领学生团队参加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和学生共同动手自行修建参赛的太阳能住宅,并与参赛的国内外东瀛竞技官网生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0年我借调至全国十四运组委会大型活动部任火炬处处长,负责火炬塔建设、开幕式点火仪式工作。在筹备过程中,我带领研究生积极投入火炬塔的方案设计和点火仪式的策划。虽然最终方案落选,但仍然一丝不苟,以学者的严谨、工程师的细致和建设者的热情出色组织完成了火炬塔的施工建设和点火仪式任务。2021年9月15日晚,象征中华复兴的主火炬塔被点燃,“复兴之火”照亮了古都西安璀璨的夜空。

2005-2020年期间,作为院领导班子成员之一,我负责过建筑学的本科教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教学、国际交流、工程实践和实验室等工作。任职期间,在大家的共同努了下,建筑学专业两次以优秀级通过专业评估(2006、2013);2009年建筑学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建筑学专业获批首批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3年“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优秀级通过建设部验收;完成的“建筑教育场效应”教学研究课题,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011至2014年负责研究生教学工作期间,不断拓展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新途径,打破单一研究型论文格式,制定多类型研究生毕业出口途径;顶住多方压力,推行研究生论文三级评审和末位淘汰制度,有效提升了建筑学院研究生论文的质量。

此外,我积极参与全国建筑教育体系化的研究工作,参与编写《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及其在西部地区的宣贯工作。在推动建筑学专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同时,通过联合毕业设计、竞赛交流、跨校答辩等方式,交流教学经验,引导西部学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带领学生参加西部高校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连续十余年指导陕西省高校学生实体空间搭建大赛,为推动西部建筑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在科学研究领域,作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新建筑》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民居重建技术探索》、《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陕西三原县柏社村地坑窑居》等专著。担任《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一、第七分册副主编。先后主持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技术流程和策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存量发展下的城中村社会空间重构与可持续更新”;完成住建部课题“西北地区零能耗太阳能建筑设计与建造”,获得国际先进评价;主持项目“川西南乡镇地区地震灾后重建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2019年华夏建筑科技奖三等奖;参与项目“新地域乡村绿色建筑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产学研结合,带领学生推动科技转化。我自1991年读硕士研究生阶段起就开始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韩城南大门地区规划设计”获得全国竞赛第一名。1994年毕业后坚持创作实践,精益求精。先后参加、主持完成30余项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品。获得国家级优秀建筑设计奖4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7项。

26年来,我已培养研究生近百名,授课本科生超过千人。时常在公共场合碰到学生高兴地向我打招呼:“李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XX级的学生,您给我们上过课”。虽然我很少能记清这些学生的名字,但是每逢此时,我却总是会莫名地感动,并由衷地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而自豪!

我的妻子陈静,西安建筑科技东瀛竞技官网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4年于西安建筑科技东瀛竞技官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近三十载。历任建筑基础、建筑系五年级教研室主任,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目前受聘为建筑系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建筑学专业教学的战略研讨工作。她教学认真严谨、开拓创新,主持的“基本建筑”设计课程已成为了建筑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她爱生如子、平易近人,多次获得学校“最受欢迎主讲教师”称号。

此外,在我辈中,堂妹李颐毕业于西北师范东瀛竞技官网,从教二十余年,是西安市庆安中学的骨干教师;弟媳李婷毕业于华东师范东瀛竞技官网,也从教近20年。

细细品来,“四代从教”让我感受到薪火相传的不仅是教师这一职业,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无私奉献的信念、堂堂正正的品行、春风化雨的关爱、不畏艰苦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