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非遗宣传普及面,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汉中市汉台区各学校大力探索非遗课程进校园,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协调联动,合力推进非遗课程进校园共建共享

成立汉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教体局、文旅局联合印发《汉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方案》,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校园参与的方式,加强区文旅局、区教体局共建共享模式,协调联动、政策配套和资源共享,共同建立文化和教育相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丰富形式,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非遗文化素养

开展非遗知识大讲堂,提高非遗文化的知晓率。各中小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邀请区文化馆非遗专职干部、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非遗大讲堂,增强青少年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区文化馆赴三丰阁小学,向同学们介绍了该区近年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学习非遗,做好非遗保护和传习。

将非遗项目引入社团,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目前,汉台区已将龙江龙舞、秦巴弓箭、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三项省级非遗项目列入中小学特色社团课程。汉台区龙江街道(龙舞)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结合地域特点,将龙舞引入龙江中心小学,开设舞龙社团,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爱好,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秦巴弓箭在全省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体育竞技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增添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亮点,目前,该区有9所学校成立秦巴弓箭社团,每周由文化馆派老师赴校指导。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主要在石碑或木刻上拓印,是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深受学生喜爱,已成为各校特色社团项目之一。

积极探索多元发展,不断拓展非遗空间

各校在以“一校一品”为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一校多品”“一班一品”的个性化特色社团。已开设有藤编、泥塑、扎染、银绣、茶艺、红拳、雕刻、刺绣、罐罐茶、皮影、变脸、投壶等非遗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打造充满活力、具有特色文化的基本服务+拓展服务课后服务体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非遗文化、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使之根脉相续、永葆活力。

加大投入,打造非遗特色课程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各校将非遗项目发展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从部室建设、师资配备、管理评价、成果展示等方面规范社团有序发展。加大非遗社团资金投入。购置专业器具,满足社团日常所需,建立健全社团活动及评价制度,规范社团管理;多渠道加强师资配备。由区文化馆选派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人到校授课,由学校授予聘书,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统一管理,按时到校开展社团活动。学校也可派教师到区文化馆接受非遗项目免费培训辅导,储备非遗社团后备师资力量;多路径创设展示渠道。各校结合校园艺术节、校园开放日、少年宫艺术展示、文娱体育赛事等机会,请进来走出去,搭建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检验活动效果,扩大非遗文化宣传面,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在2022年6月举办的汉台区第一届青少年传统弓箭校园赛中,东塔小学选手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5枚;三丰阁小学选手共获得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5枚;北大街小学选手共获得金牌7枚,银牌7枚,铜牌4枚。铺镇乌梅寺小学红拳社团在2022年第十六届(国际)网络红拳传人展演交流大赛暨第八届青少年红拳大赛中派出的一名教师和三名学生,共荣获银牌4枚,铜牌2枚。

责任编辑:王波